早晨八点,鲁新平就在兔舍里忙活了起来,配饲料、喂兔子、检查每只兔子的健康状况……他每天至少要在兔舍里待上五个小时。
走进兔舍,一排排整齐的兔笼映入眼帘,兔子们或蜷身抱团、或左顾右盼,看到有人进来,便站立起来向人“打招呼”。
“家中养兔,不愁致富,这些小兔子就是我的宝贝疙瘩。”鲁新平说。
“兔子繁殖能力强、怀孕周期短,一窝最多可以生10只小兔仔,市场需求也大。”2015年,鲁新平就瞄准这一致富路子,开始了他的养殖道路。
万事开头难,由于鲁新平不太会使用互联网,再加上经验不足,第一次购买宠物兔苗时就被骗了1000元钱。但是他并不气馁,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出一条养殖宠物兔的产业路子。
这几年,鲁新平养兔子越来越有经验,兔舍存栏量也一直稳定在500多只,三个品种全是自繁自育,有两个养殖棚、三个生活区域,共300多平方米。
“一只种兔的年繁殖胎数控制在6-8胎,孕期31天,三个月左右的兔仔就可以往外销售。”鲁新平说,兔子大多销往乌鲁木齐、昌吉、伊犁等各大宠物店,月销售额三万元左右。
鲁新平的养兔事业步入了正轨,不但鼓起了自己的钱袋子,还成为了乡亲们的榜样。
近年来,米东区加强特色养殖技术服务,让特色养殖为农民增收注入新鲜动力,促使养殖业走向多元化发展方向,推动乡村振兴。
驻曙光上村工作队队员陈洁说:“鲁新平的宠物兔养殖给全村人民开了个好头,下一步,工作队将积极动员有想法的村民加入到特色养殖中去,让特色养殖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加速器’。”
乌鲁木齐县:牛羊换养法 致富有奔头
“咩咩咩……哞哞哞……”还未走进甘沟乡团结村养殖区,就远远听见牛羊此起彼伏的叫声。
循声而去,只见一排排蓝顶钢架结构的圈舍依次排列,与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牛羊的叫声响彻圈舍。圈舍内,养殖户哈尼·哈力木和马清海正驾驶清粪车清理牛粪,当天还要用装载机拌料,用铡草机铡草……
新疆燃气集团有限公司驻团结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汤春江(右)与养殖户用铲车清理圈舍的牛羊粪。资料图片
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团结村和新疆燃气集团有限公司驻团结村工作队把牛羊养殖产业作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产业来抓,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在现代化养殖产业的助力下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振兴的致富路。
牛羊养殖区规划用地210亩,一期牛羊圈舍建设占地面积80亩,是由乌鲁木齐县人民政府与甘沟乡人民政府、团结村和新疆燃气集团驻团结村工作队协调专项资金建成的。
新疆燃气集团有限公司驻团结村工作队队员正在帮助养殖户打扫清理圈舍卫生。资料图片
牛羊养殖区划分出6个牛圈、5个羊舍,配有观察室、配电室、看护房、生产用房、青贮窖、堆粪场、牲畜活动场等功能配套设施场地。目前,已经吸纳到15家养殖大户,容纳了1000多只羊、500多头牛、200匹马。
“我把家里100多头牛放在养殖基区,这里宽敞明亮又暖和,很适合牛羊生长贴膘。”哈尼·哈力木说,科学规范饲养后,牛的饲养周期比之前缩短了三分之一,去年共产了80头小牛犊,一头小牛犊可以卖5000元。
“去年出栏了16头牛加上小牛犊,收入了20多万元。”哈尼·哈力木乐呵呵地说,相比以前粗放式饲养,多了5万多元的年收入。
团结村有草场22.9万亩,耕地1800亩,村民的收入主要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以前家家户户多是前院住人后院养牛羊。这种粗放式的放养模式,特别是到了冬天牛羊长膘缓慢。
汤春江(左)与养牛大户哈尼·哈力木正在为圈舍牛投喂用拌料机拌好的饲料。资料图片
“自从村里有了人畜分离的养殖区,人居环境干净舒适不少,300多头羊入住养殖区5个月以来,下了120头小羊羔,羊越养越多越肥。”马清海说。
团结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涛说,村里发展人畜分离养殖区后,牛羊养殖由粗放经营向科学规范化转变,现在全村的牛羊一年四季不空栏,牛羊出栏率也高了,养殖总量、村集体经济、村民个人增收实现了“三增收”。
去年养殖区15户养殖户为团结村创造了67.8万元的经济收入,平均每户养殖户多增收4.52万元。
高新区(新市区):“点对点”农技培训
“老师我家去年的辣椒叶子大部分周围一圈发黄是咋回事?”“我家茄子刚浇过水叶子也有点干,老师你看看我拍的照片。”“老师我家已经开始育苗了,你再讲讲育苗环节的内容吧。”……
在高新区(新市区)六十户乡八段村,高级农艺师于绍兰正为大家讲课。资料图片
近日,高新区(新市区)六十户乡邀请高级农艺师于绍兰前往八段村进行植物病虫害防治主题讲座,讲座吸引农民们争相前往,老师讲座完毕大家也没有离去,围着老师你一言、我一语地咨询着问题。
针对八段村蔬菜育苗技术,植物病虫害防治为主题的大培训,于绍兰就蔬菜栽培技术中的栽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行授课培训,普及蔬菜科学管护方法等开展了讲座。
种植户们认真聆听农技专家讲解,专家讲得通俗易懂,大家不时记录笔记,或用手机拍摄老师的课件方便保存。
在高新区(新市区)六十户乡八段村的农技培训中,种植户们记录笔记。资料图片
村民杨国立种植蔬菜已经20多年,他在台下不停记录笔记。他说,以前种地靠天,现在都是靠科技。这样的培训大家都喜欢来,学技术、能探讨,有利于种植技术提升,有利于蔬菜产量、家庭收入的提升。
六十户乡党委书记徐刚说,当下是农业生产春耕关键时节,六十户乡协调市科协充分发挥科协系统平台优势、人才优势,以农技协组织为抓手,紧密结合基层一线培训需求,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点对点”开展农技培训及指导服务,用科技服务助力春耕春管。该乡还会持续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将农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邀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从“云端”推送技术指导,把农技知识送到农民中,助力农业生产。(乌鲁木齐晚报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