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红色教育。
眼下正是党参生长的黄金时期,龙海乡树达棚村党参种植基地生机盎然,种植户王虎生和工人正在清除杂草,“我去年开始种中草药,虽然辛苦点,但是比在外面打工要好,一年能挣20多万元。”王虎生说。
龙海乡地处乌蒙山南麓,属高寒冷凉山区,石漠化面积大,曾经由于干旱缺水、产业单一、交通不便等因素严重影响群众增收致富。2020年,龙海乡加大中草药种植产业培育,使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创业、就业,助推乡村振兴。据该乡大新村党总支书记张高兴介绍,大新村通过发展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全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4000多元增加到2021年的15000多元。
发展当归产业。
龙海乡森林面积广袤,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陆良洪达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徐发洪10多年来借助这里的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土鸡养殖,他告诉记者:“我养殖生态土鸡10多年,现在年出栏成鸡4万多羽,销售额在400多万元。”
近年来,龙海乡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建立600余亩黑松露保育促繁基地,年产松露10吨左右,销售收入800余万元;同时,大力推广种植云南参、当归、党参等中草药,发展林下经济,形成香椿、山地蔬菜等特色产业;依托革命老区红色历史元素,以花木山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小寨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为载体,深挖历史底蕴,用活民族资源,打造全省、全市党员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打造集游览观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结合全乡旅游环线建设推动红色旅游发展。据了解,每年到龙海乡参观学习的有1万多人次,红色教育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子。
龙海乡远眺。
龙海乡按照打好“红色、生态、民族”三张牌,促进“一环两市三区十景”融合发展的思路,初步形成“一香一臭、一黑一白、一绿一黄、一山一土”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构筑起乡村振兴新格局,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7689元增加到2021年的18075元。乡党委书记资雪华表示:“我们将在产业振兴上实现新突破、在人才振兴上展现新作为、在文化振兴上开拓新境界、在生态振兴上闯出新路子、在组织振兴上迸发新活力,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将龙海乡建设成为红色旅游之乡、特色产业之乡、绿色生态之乡、民族团结之乡、和谐稳定之乡,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